mechanism

中长期发展计划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1—2025)

 

一、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二)《博物馆条例》

(三)《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

(五)《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六)《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七)《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

八)“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九)《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概况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厨房为主题的专业公益性博物馆,2011年开馆,至今已有10年时间。

1.场馆建设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安路10号大信工业园区内,馆舍有效使用面积(含陈列展览、藏品库房、公众服务、办公等区域)3080㎡,其中展厅面积2280㎡。

2.馆藏藏品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馆藏汉灶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馆藏藏品1194(套),一级文物1件(套),二级文物11件(套),三级文物232件(套)

3.展陈概况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常年对外开放。此外,积极参与临时展览、巡展,参加多项重要临展、特展。

(二)取得成绩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在体制建立与完善、人才引进与储备、藏品征集与管理、展陈设计与制作、对外合作与交流、文物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有着丰厚的底蕴与积淀。

1.公益性场馆建设显著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开馆以来经提升和完善,在硬件上符合博物馆开放要求。

2.工作机制建立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制定全馆综合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等各项规划制度,落实理事会会制度,定期商议重大事项和相关决定。

3.藏品征集与管理成果显著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藏品不断累积、逐渐丰富,近些年通过多种渠道陆续征集藏品700余件(套)。

4.藏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引进并储备多名文物保护与修复、科技考古等技术型人才,这技术型人才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经验

5.陈列展览推陈出新

开馆以来,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不断提升基础陈列水平,通过多方合作、双方互展、独立策划等方式,开展高品质临展、特展。

6.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博物馆建设成果初显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已初步完成智慧导览(微信语音、线上导览票务预约系统网站、微信等基础性智慧博物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我馆珍贵文物进行了三维扫描、高清摄影采集实现了部分藏品的文物信息数字化建设。

7.教育活动日益丰富

开馆以来,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以“教育创新服务大众”为社教工作主旨,年均推出各类教育活动30余次,围绕系列专题陈列展览针对不同观众群体,推出了历史文化、传统节庆文化等具有特色的馆内专题文化教育活动,并将展览讲解、专题讲座、互动实践、趣味游戏等活动内容有机融合,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带给观众全方位参观学习体验。为城市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

8.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初步搭建

近十余年间,博物馆已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促成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对外交流和合作平台初步建立。

9.文创产品逐渐丰富

博物馆积极增进文创设计交流引进多方文创力量挖掘藏品内涵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开馆以来,开展文创产品设计研发近百种,自主研发盛唐直棂格、新中式、宋雅圆心、宋雅方心等创意设计家居产品,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体系,为文创作出了重要努力与贡献。

10.观众接待形式、宣传推广方式多样

社会文化影响力显著提高,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有超100万人次到馆参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还针对未成年人提供了个性化讲解接待方案,并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和其他媒介,加强我馆的宣传推广工作。此外,博物馆自媒体宣传运营状况良好,影响力不断提高。通过展览内容与设计、文保和安保措施、文创产品、社教活动、文化品牌和公益活动等多方位宣传推广,使博物馆走进人们的生活,社会文化影响力显著提高。

(三)发展环境和存在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发展、文博事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展的时代新要求,博物馆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博工作迈上新台阶。发展中的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面临现阶段新的任务形势仍有较多问题亟须解决。

1.新型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博物馆运营以来,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新型管理机制。但在具体实施、运行过程中,陆续暴露了一系列与预设情况不符或先期未曾预料的问题。博物馆新型管理机制有待于在管理工作实践探索中逐步修改、完善。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的结合仍有赖于实践探索。在博物馆运营过程中,推进部门合作、深化部门职能、细化政策制度,激发从业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以创造与之地位相符的巨大社会效益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博物馆人才队伍新培养、引进人才相对不足,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缺环。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暂未形成,从事管理与科研业务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梯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3.科研事业发展存在不足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承担了大量公共服务工作,事务繁杂,业务分工尚未完全明确,科研型人才承担了大量展陈工作和其他事务性工作,科研投入相对较少,缺乏方向明确、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

4.文物保护工作缓慢

文物保护修复专用仪器设备仍较为缺乏;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尚在起步阶段,缺乏主动、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系统性发展方案,如何开展持续性合作项目、搭建高效共赢的合作平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定位、目标与方略

(一)博物馆定位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厨房为主题的专业公益性博物馆。本馆立足于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工作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厨房文化的传播,努力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发展目标

2025年,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教育更加丰富,管理更加科学,发挥作用更加明显,建成省内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专业公益性博物馆。

2035年,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教育丰富多样,文化影响力深远,建成国内外有知名度的专业公益性博物馆。

(三)发展方略

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博物馆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博物馆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是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把博物馆资源配置和博物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来。

二是坚持服务优先。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坚持人才支撑。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四是坚持示范引领。依托资源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和发展脉搏,打造文化示范高地建设,探索体系建设,培育示范工程和品牌活动,走出一条可借鉴、可发展、可推广的新时代博物馆发展之路。

四、阶段性目标

博物馆以业务研究为立足点紧密联系社会大众文化需求,积极推出各类教育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藏品管理。清库建档,建立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机制。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加强馆藏文物体系建设,拓展藏品来源渠道,丰富藏品种类,增加藏品数量,填补藏品空白,提升藏品档次,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收藏体系,服务好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

(二)展览陈列。树立全球视野,策划、引进高水平展览。探索建立具有博物馆特色的展览运作模式,建立健全陈列展览管理办法、规范、标准等制度体系,创新展览模式深化展览内容,推动临时展览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以展览工作带动博物馆其他业务工作发展。

(三)文物保护。立足本馆实际,加强交流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文物修复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通过先进检测设备、高精尖技术水平、跨领域合作方式,努力做好科学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不同材质的藏品保存环境控制、预防性保护的监测研究、标准研究,健全藏品保存环境标准体系;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材料与工艺及其适用性评价等研究使我馆逐步成为国内一流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四)学术科研。加大馆藏与相关研究,促进本馆学术科研水平迅速发展。科学研究是立馆之基、兴馆之本、强馆之源。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博物馆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坚持把提升科研能力作为提高博物馆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科研的支撑作用,初步建立中国厨房文化研究基地,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体系,推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五)社会教育。以展陈为依托,搭建平台,全面拓展社会教育功能。规划期内,博物馆教育工作从自身研究和建设出发,以陈列展览为依托,拓展社会教育功能。至2035年,建立完善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具有博物馆特色的公众教育服务体系、传播体系和社会参与体系。

(六)公共服务。增强公众服务意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我馆积极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渠道,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多层次文化需求,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七)宣传与交流合作。加强博物馆宣传推广和机构交流,打造跨领域合作交流平台,建立面向全国的行业交流机制。宣传推广与博物馆之间的展览合作、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且愈加受到重视。规划期内,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将加强本土、国范围内的宣传推广力度及馆际、跨界、跨国合作交流,促进博物馆与学校、科研院所、媒体、企业、社会团体等的跨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

(八)文化创意。着力建设文创研发资源库、推进优质文创产品研发与保护。强化文化文物资源梳理,形成博物馆文化文物资料库,打造完成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和价值品味的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专属IP,形成配置合理,布局良好的博物馆文创业态。

(九)智慧博物馆。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搭建文化资源平台。智慧博物馆是以人的需求为驱动,重新梳理和构建博物馆各要素,提供“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规划期内,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工作将以藏品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业务平台建设为基础,建立藏品管理系统、馆内安防监测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客流分析系统多维一体的空间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

十)人才培养。积极实施“大文博”人才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各类人才在不同专业和领域之间分布更加合理,人才素质能力明显提升,人才发展环境更加完善。规划期间力争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文博人才队伍使我馆人才队伍梯次逐渐合理、知识结构更加多元、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五、实施方案

(一)藏品管理。清库建档,摸清家底,建立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机制。

1.全面梳理馆藏文物现状合理规划制定文物出入库方案完成文物清理打包、运输、入库、上架等工作,完成文物库房提升任务制定合理方案,落实推动文物库房监测、文物保养与修复工作;建立文物保护评估体系,对馆藏汉灶以及灶王经等文物等进行保存状况评测,确定文物健康状况等级,根据保护紧急程度,为急需保护的文物制定保护方案建设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环境调控系统和专有装置。

2.加强藏品基础信息建设,完成我馆文物信息采集、资料录入工作,建立和完善藏品数据库;加快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配套设备,对藏品数据动态维护,合理利用。积极培养文物鉴定、藏品保护等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优秀人才梯队。

3.充实藏品体系。充分利用文物征集经费,树立科学的收藏理念,根据本馆自身使命和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明确的收藏政策和具有前瞻性、体系化的长远收藏规划,完善征集程序不断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

(二)展览陈列。树立全球视野,策划高水平展览。

1.完善项目责任人制度建立包括选题、学术支撑、展览大纲、形式设计、公众服务、教育活动、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的整体项目责任制,在项目责任人经费使用、团队构成、跨部门合作和社会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制度保障。

2.创新展览模式。优化展览选题,深化展览设计,探索展览内容的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细化展览的层次性,进一步推进艺术办展、动态办展等陈展理念。加快展览社会化建设,加强市场和公众需求的调查研究,强化展览的市场化运作程度。

3.全面提升展览品质。在本规划期内提升更新基本陈列,年均举办临时展览8个,省级展览1个

(三)文物保护。立足本馆实际,加强交流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文物保护修复机制

1.推进团队建设机制,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科学统筹内部分工与团队协作,倡导团队意识与共同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35争取有5名专业的研究人员。根据本地资源,在特有领域形成学术实力。

2.完善各项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和要求的落实,执行安全工作奖惩规定完善并执行常规性文物巡视检查等管理制度,确保库房、展厅及运输过程中文物安全完善并执行治安消防等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开放区域及办公区域人员、建筑、设备设施安全制定并执行网络安全、危机公关等管理制度,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学术科研。强化学术委员会职能,推动馆藏与相关研究工作,促进本馆学术科研水平迅速发展。

1.强化科研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关注学术前沿,拓宽研究视野。规划期内每年举办或承办高规格、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2次以上。

2.强化基础研究。深入开展以馆藏文物为核心的文物研究、藏品保护、陈列展览、教育传播、社会服务、运行管理等领域基础研究,建立文物科技保护、文物学、博物馆学等学科理论研究体系。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有序推动博物馆科研成果出版。

3.加大对馆藏汉灶以及灶王经等系列文物的专门研究。编辑出版“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文库”等系列图书。紧扣馆内精品展览内容,编辑出版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展览图录;围绕馆藏精品、特色藏品展开研究出版在学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研论文集与馆藏文物图录。

(五)社会教育。以展陈为依托,搭建平台,全面拓展社会教育功能

1.优化讲解服务充分满足公众多元化参观需求,提供免费人工定时讲解服务和免费语音导览服务。在规划期内,我馆努力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改进人工讲解服务,优化讲解服务体系,形成特色社教服务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2.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拓展自助语音导览内容形式,为观众提供更多语种、更多版本、针对性更强的导览内容。持续提升广大观众的观展体验,让讲解与导览服务更加多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3.有序推出节庆文化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加强馆校合作,构筑学生常态化参观学习教育模式;持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培育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不断完善优化教育功能区,提升青少年博物馆体验感;长期持续丰富语音导览形式,做好公众观展导览服务。深化高校合作,实现教育基地共建。

(六)公共服务。增强公众服务意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并吸引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建设中来,完善博物馆之友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明确理事会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积极推动理事会建设。

2.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投入,实现量提升,积极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坚持展览的原创性、多样性,在优化基本陈列、举办临展、特展以外,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积极开拓新的展示空间。

3.继续创办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博物馆日渐成为广大市民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和精神文化家园。继续深入挖掘本馆资源,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推进“文博图书馆”建设,发展“第二课堂”,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面向社会的普及知识讲座及其他社教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条件,细化服务内容,提供贴心细致的特色“文化”服务

(七)宣传与交流合作。加强博物馆宣传推广和机构交流,打造跨领域合作交流平台,建立面向全国、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交流机制。

1.整合博物馆资源,促进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城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合力。

2.2035510家省内外博物馆建立交流合作联系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并争取中国博物馆协会年会的举办权推动国际性学术活动及会议。

(八)文化创意。着力建设文创研发资源库、推进优质文创产品研发与保护

1.加强文化IP梳理工作,形成博物馆文化文物资料库,最终形成能代表大信老庞和博物馆形象的专属IP形象。

2.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社会观点对数据库资料进行补充,选择最具特色和最富有开发价值的文物资源进行衍生,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和艺术创作,使之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和价值品味的博物馆专属IP。

3.加大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创开发,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体制。在已有合作单位基础上,不断摸索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和收入分配机制在保证产品文化属性的前提下,简化开发流程,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形成一套可靠、实用的商业运作模式,降低合作单位商业风险,提升再投入、再参与积极性,形成稳定的、有生命力的文创产品开发体系。

4.充分结合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文化特性和公共文化设施属性,紧密依托大信,对馆内现有文创服务区域进行合理配置,通过联营的形式,形成包括文创产品展示销售、文创教育、文创活动举办等形式的体系,有效率的文创业态,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九)智慧博物馆。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搭建文化资源平台

1.完善现有藏品管理系统完善包含博物馆各类藏品的本体基础信息指标,如文物高清照片、文物视频数据、文物环境实时监控、文物定位和实时追踪等数据及相关辅助管理信息增加博物馆各类藏品原始数据加大文物三维数据的扫描工作,初步建立文物三维数据库。

2.建设博物馆文化资源云平台。博物馆把自身文化资源进行互联网推广和服务,打造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向公众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公众在博物馆数字资源平台上能够鉴赏文物、观看视频、学习专业知识。

3.建设可视化空间管理系统。对博物馆所有空间进行可视化编辑,并对所有设施设备在可视化平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博物馆网站,添加所需功能点,为观众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逐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依托、集成现有信息系统,建设博物馆智慧化总平台。

十)人才保障。积极实施“大文博”人才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优化博物馆人才队伍。通过公开招聘、高端人才考察考核、自主招聘等多种形式,引进学历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老中青结合,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占主体,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比例匹配的组织构架。开展年度培养计划。

2.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定向培养、在职进修、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充实业务知识与技能。

六、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规划落实。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博物馆工作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合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实施保障,强化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工作协同。

)思想保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抓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博物馆健康发展。

)制度保障

借鉴当前国内外博物馆前沿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探索建立符合博物馆学专业要求的,符合博物馆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机构运行与员工管理机制,确保博物馆文物建筑信息等方面安全运行。完善法人治理体系。